首页

学校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隆重召开2015年新学年教职工大会

日期:2015-09-07作者:组宣部 浏览量:

围绕大局 改革创新 持续提升

全力推动学院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隆重召开2015年新学年教职工大会

9月6日,我院在图书馆八楼会议室隆重召开2015年新学年教职工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及全省高等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2015年新学年主要工作。党委书记陈景涛作重要讲话,党委副书记、院长刘东波主持会议。

陈景涛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面临的形势和学院要担负的任务。他指出,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国家对职业教育政策的强力主导,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迅猛的发展时期,高校之间竞争激烈,我院必须要实现赶超发展方可有立足之地;全市经济进入到了高速发展的关键节点,区位优势日益彰显,综合优势正在优化放大,日益呈现出巨大发展潜力;我院作为目前濮阳市唯一一所高校,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服务的重任。学院在15年的建院发展中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全院师生要居安思危,以促进濮阳繁荣为己任,以濮阳崛起为荣,志存高远,不断增强大局意识、担当意识,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积极融入经济建设大合唱,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全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越来越多的贡献。

陈景涛就下一步要做好的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他强调,有作为才有地位,打铁须得自身硬。干事创业既要坐而论道,统一思想,步调一致,更要行之有效,付诸行动,取得实绩。为此,学院发展要在六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科学定位,特色办学。我院作为应用技术性本科和高等职业院校,定位是为全省重点是为濮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最主要的是面向就业、面向人力资源市场、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重点发展与我市产业发展方向相吻合的特色应用类专业,主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具有熟练操作技能和一定实践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在这个定位下,学院要树立办名校的志向,根据市场需求实施开放办学,树品牌、抓特色,放宽校企合作政策,以全市产业为主导,加强应用技术特色专业设置,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办好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和河南大学濮阳工学院,确立学院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角色和社会地位。

二是要改革创新、融入大局。很多职业技术学院如上海职业大学、山东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等因不断开放办学、改革创新都做出了骄人业绩。我院也要深入探索高职教育发展规律,合理借鉴外地外校成功经验,紧密结合发展现状和工作实际,想方设法寻找改革的突破口,在改革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全面加强校企合作、联合办学这块短板,整合资源配置,完善交流平台,扩大合作范围,全力破解难题,大力推进校企“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师资共训、基地共享”,深入实施“千企百单”工程,广泛开展人才订单培养和在职岗位培训,推动校企合作共赢发展;大力推进开放办学,积极寻求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国内外优势特色院校、科技人才密集型行业、央企省企等大型企业(上市公司)开展合作,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在较短时间内取得实质性突破;围绕濮阳石化工业、家具制造、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的发展需要,更要超前谋划,积极推进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信息服务、健康养老、商贸服务、装备制造、化工新材料、生物基材料、新能源、电子商务等专业建设;深化专业课程改革,以打造品牌为核心,突出专业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重点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国家级、省级示范专业建设点,实现以品牌特色带动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进一步增强学院核心竞争力,在新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三是要求真务实、赶超发展。我院要牢固树立和大力强化以就业为导向、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人才强校、质量兴校、管理出效益、动力源于改革的办学理念,把“本科办出质量、办出水平”,把“专科办出品牌、办出特色”,把“五年制办出经验、办出影响”。应用技术本科教育要面向企业技术生产一线,以工程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把应用技术本科专业办成河南大学优势专业,经过四年一轮培养周期的探索发展,努力实现本科毕业生考研率、就业率达到或超过河南大学本部平均水平;高职高专教育要主动适应市场需要,培养专门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注重提高学生执行力,加大实验实训课教学力度,强化社会实践体验,促进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零距离、无障碍对接,实现优质高效充分就业;五年一贯制教育要整体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把学生培养成“动手能力强、知识结构优、就业形势好”的社会有用之才。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统筹推进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提高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融合度,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真正做到让学生“进门是学生,出去是人才;坚持工学结合,积极试行校企联合培养、一体育人的现代学徒制,推广运用项目、案例、情景等导向型教学,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促进学生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坚持系统培养,紧密衔接产业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多角度、全方位促进学生成长。

四是要全面提升教职工整体素质。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发展高度,没有一支过硬的队伍,谈不上教学质量的提高。我院要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强化“学生坐下来、老师走出去、名家请进来”等有效措施,全面提升整体素质。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师德教育摆在首位,以淡泊名利、吃亏奉献、爱岗敬业、创新实干的“三李精神”为指导,不断提高人格修养和学术魅力,争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坚持向急需教师专业、满足本科教学专业倾斜的原则,重点引进“985”、“211”高校博士、硕士毕业生。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适度引入在生产一线实际岗位工作过的各种高级应用型专家。完善“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探索实施教师全员周期性培训制度和定期性实践制度,培养造就一批“教练型”名师和专业带头人,促进形成老中青、传帮带梯队效应。要用待遇留人,用感情动人,用事业引人,努力搭建人才充分释放能量、展示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充分发挥高职称教师主力军作用。要让学术研究和成果转化与职称成正比,要让教学经验和效果与职称成正比,要让实践能力与职称成正比,要让自己对学院的贡献与职称成正比。鼓励支持教师开展以西水坡遗址为代表的龙文化研究,以东北庄杂技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以澶渊之盟为代表的历史文化研究等,多措并举,协调推进,形成系统的地方特色文化研究网络;积极推进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辅导员班主任要强化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坚持贴近大学生学习实际、生活实际、交往实际、专业实际、所关心的社会实际和热点问题,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党组织建设、社团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工作,积极推动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向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加强党政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党政管理干部要强化责任意识,增强做好工作的使命感;振奋精神,增强做好工作的激情;发扬奉献精神,加大对工作的投入,工作谋划上高人一筹,事业发展上快人一拍,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

五是要弘扬培育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弘扬和培育大学精神是一切高校科学发展的坚强保障,建设好大学精神,守护好大学的精神家园,是增强核心竞争力和生命力的必由之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院必须坚持办学指导思想,传承践行“笃学、明理、诚信、力行”的校训精神,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抓作风、正教风、带学风、促校风,弛而不息,常抓不懈。党员领导干部要在重点工作中履职尽责、真抓实做,在改革创新中敢想敢干、勇于担当,在困难面前敢于面对、积极作为;广大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始终关心和爱护学生成长,修身治学,传道解惑,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为他们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广大青年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人生目标,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努力提升人文素养,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全院上下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切实增强责任心和事业心,摒弃“慵、懒、散、浮、拖”,践行“比、学、赶、帮、争”,做到担当有为、敬业奉献、服务发展。

六是要突出教学中心地位。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主渠道、主环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高校永恒的主题,是学校的根本职责。我院一切活动都要围绕教学这个中心来开展,为教学服务,进一步加强教学建设,强化全员教学中心意识,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作为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广大教师要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教学上,努力提高教学水平,积极承担教学任务,端正教风、以教风促学风;学院行政部门要坚持管理就是服务的原则,组织协调教学,着力构建以教学为中心的高效工作机制,倾力营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优质浓郁环境。要全院一盘棋,讲政治、守纪律、比贡献、争先进,教师和行政人员相互尊重,相互补充,携手发展。

对于党建工作,陈景涛强调,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我院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加强党的思想理论武装,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加强宣传思想阵地管理。着力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全面做好党的建设工作,为学院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障。紧紧围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严以修身、坚定信念、对党忠诚,严以用权、履职尽责、一心为公,严以律己、克己奉公、清正廉洁;遵循规律、求真务实、谋事要实,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创业要实,襟怀坦荡、公道正派、做人要实。切实在身体力行上下功夫、见实效,用“三严三实”的戒尺规范自己的言行,聚焦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真正做到心中有党不忘恩、心中有民不忘本、心中有责不懈怠、心中有戒不妄为;廉洁自律、打造一支高素质队伍。在从严治党新常态下,领导干部要带头讲党性、重品行,老实做人,干净做事,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考验;认真落实“两个责任”。党委要履行好党风廉政建设全面领导责任,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党委班子成员要结合分管工作,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做到业务工作与党风廉政两手抓、两不误;院纪委、监察室要切实担当监督责任,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加强廉政文化和警示教育,努力营造“崇廉、奉廉、赞廉”的校园文化氛围。要严格执行党纪法规。党委班子成员要带头执行中纪委提出的“四大纪律,八项要求”,模范执行《廉政准则》,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上严要求,加强自我约束,切实发挥表率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党性修养,坚决维护党章,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严格依法用权,依法依规办事,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要切实强化廉政监督。认真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坚持党务院务公开,推进民主管理和监督。要加强对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监督管控,切实加强对干部管理、职称评审、推优评先、学生奖助学金评定发放等师生员工普遍关心的重要事项进行监督检查,做到公开透明,防止违规操作。加强对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廉洁从业教育,既要使他们熟悉各项政策法规和工作程序,明晰责任和义务,也要培养他们增强遵纪守法、廉洁从业的自觉性。

刘东波就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出三点要求:一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精神。院属各单位要迅速召开会议,组织本单位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讨论会议精神,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任务,突出工作重点,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院整体工作部署上来。二要务实求效,确保落地执行。各单位要根据会议提出的目标任务与要求,结合自身实际,认真抓好落实。面对新形势、新气象、新目标,我们要有新要求、新思维、新作为,提升工作标准,拉升工作标杆,提高工作质量,抓特色、树品牌,以特色求生存,以品牌促发展,高标准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三要全力以赴,争取重点突破。融入大局加强专业建设,加大合作办学力度是院党委集体研究后的统一部署,是学院事业发展的重头戏和着力点,全院上下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使命感,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务实重干,深入实施推进,坚决执行任务,确保取得新的进展,奋力实现新的突破。

党委委员、副院长郭庆杰,党委委员、副院长仝瑞,党委委员、工会主席丁翠玲,党委委员、副院长郑兆顺分别就教学、科研、数字化校园和信息化建设工作,后勤、保卫、财务工作,招生就业工作,开学初学生工作等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侯秀安,党委委员董进义,副科级以上干部、教研室主任、辅导员和部分教职工代表430余人参加了会议。(组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