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部门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部门动态 > 正文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开展“国家安全教育融入专业思政育人”专题教研活动

日期:2025-04-17作者: 浏览量:

2025年4月15日,正值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精心组织“国家安全教育融入专业思政育人”专题教研活动。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及食品、康养、园艺三个教研室全体教师齐聚一堂,围绕专业教育与国家安全教育深度融合展开深入研讨,探索构建"大安全"育人格局的有效路径。

一、主题解读:筑牢安全育人理论根基

康养教研室主任田莉萍在主题发言中表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家安全已拓展至包括生物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生态安全等在内的多领域,成为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她强调,将国家安全教育融入专业思政,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政治要求,更是培养"心中有国、肩上有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然选择。

孙小玲副教授从理论维度与实践层面展开系统解读,通过分析《生物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与专业课程的衔接点,结合新冠疫情防控、转基因技术伦理等典型案例,深入阐释国家安全教育的丰富内涵。她提出的“专业知识传授与安全意识培育同频共振”课程教学与实践养成双向发力"等理念,为教师们打开了融合育人的新思路。

二、分组研讨:碰撞融合育人实践火花

在教研室分组研讨环节,教师们结合专业特点分享创新做法,展开热烈交流:

食品教研室主任周超以《食品法规与标准》课程为例,介绍了将“进口冷链食品检疫”“生物样本跨境流通”等国家安全案例嵌入课堂的经验,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让抽象的安全概念转化为具象的专业认知。他特别提出,要注重挖掘专业课程中的“隐性安全元素”,如在《发酵工程》中融入生物安全管理规范,实现“如盐在水”的浸润式教育。

园艺教研室主任刘华继聚焦实践教学环节,提出构建“实验室安全—田间实训安全—生态环境保护”三位一体实践育人体系。他建议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古树名木保护、外来物种入侵调研等实践项目,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强化生态安全责任。针对教学难点,教师们围绕“如何平衡专业深度与安全广度”“怎样建立跨教研室资源共享机制”等问题展开头脑风暴,形成《专业课程国家安全元素清单》等阶段性成果。

三、共识凝聚:明晰融合育人实施路径

各教研室总结环节形成三点共识:一是深化资源建设,依托省技能大师工作室、省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基地、校企合作基地等平台,开发《生物安全案例集》《食品产业安全风险防控》等特色教学资源,构建“专业教材+安全手册+数字资源”立体化育人载体;二是创新教学模式,推行“案例导入—情景推演—项目实践”三阶教学法,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打造“生物安全应急处置”等沉浸式课堂,提升教育亲和力;三是强化师资培养,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教师年度培训计划,通过邀请行业专家开展“安全政策进课堂”、组织教师参与国家安全实践基地研修等方式,打造“双师型+安全型”教学团队。

党总支书记周力雁在总结时强调,要以此次教研为起点,建立“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安全”的长效机制,将国家安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培养既精通专业技术、又具备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大国工匠",为筑牢国家安全防线输送更多有理想、敢担当的专业人才。

本次教研活动不仅是一次教育理念的更新,更是一次育人实践的创新。随着国家安全教育与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正逐步构建起具有学科特色的大思政育人格局,为培养“眼中有光、心中有戒、手上有技”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