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日——14日,人文学院组织了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课件制作展示活动。小学教育教研室有张翠翠、张蔚、樊宁三位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张翠翠老师讲解的课程为古代文学课,讲课的内容是《古诗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篇目。她首先分析了《古诗十九首》中主要的两种情感类型,并具体以《行行重行行》为例,详细地讲解了本诗的内容以及其中的感情,并分析了本诗的艺术特点。

听完张翠翠老师的讲解后,本教研室的老师对此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建议指导。


大家一致认为张翠翠老师课件制作的古雅别致,课件中内容充实,知识点丰富,旁征博引,重点突出,分析透彻,层次清晰,结构完整,信手拈来,颇有大家风范。但也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是课件上文字太多,容易给人凌乱之感,建议把分析的部分去掉;二是所选内容也比较多,建议根据规定时间酌情缩减。
张蔚老师讲解的课程也是古代文学课,讲课的内容是《孔子思想中的“礼”》。她从现代社会中人际交往时用到的“礼”为出发点,继而从孔子思想体系中的“礼”和“礼”在古代社会的运用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讲解完毕后,教研室的老师也对张蔚老师所讲的内容进行的点评和指导。


老师们认为张蔚老师的课件制作精良,选题角度新颖,选择课题的切入点准确,构思精巧,思路清晰,选题挖掘深刻。而且认为古代文学课程设置的意义就是,打通古今,古为今用,文化本身就是传承发扬,然后创新超越。张蔚老师的课后问题“孔子思想中的‘礼’对治理现代社会有什么启示?”设置很有深意。同时,老师认为在课件中把课堂导入和课后思考并入四个大标题不甚妥当,建议将这两部分单独列出来。
樊宁老师讲解的课程为外国文学课,讲课的内容为:命运悲剧《俄狄浦斯王》中的神谕。从回顾古希腊文学的分期、古希腊戏剧中的命运悲剧、命运悲剧《俄狄浦斯王》中的神谕和课后思考四个方面安排了整节课程。


课后,各位老师也针对本节课进行了讨论,并认为樊宁老师的课件做的漂亮大方,条理清晰,结构完整,重点突出,点面结合,层次分明,从文本细读入手分析,课件与讲课内容完美结合,教学过程整体把握准确,但是分析作品的能力还需要继续提高,还应多注意细节的把握。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青年教师收获很多,比如说课堂整体节奏的把控、教学内容的选取、课件技术水平的提升等等,同时更多的是要感谢领导、前辈、同头课老师们的付出与关爱,年轻的一代定不负众望,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