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公告>>新闻动态>>正文

人文学院开展青年教师微课展评活动(语文教研室)

发布时间:2018-12-17 编辑: 点击:[]

为有效地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提升课堂教学能力,推动学院教育信息化建设,2018年12月2日——14日,人文学院举行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微课展评活动。语文教育教研室冯丽珺、赵冰心、段宁、王睿4位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冯丽珺老师讲解的课程为演讲与口才课,讲课的内容是《辩论的阐述类型》。她首先采用情境导入法,通过和同学们分析“金钱是不是万恶之源”这个辩题来引出不同的阐述类型。然后采取案例分析法,分析了两个生活论辩的案例,让同学们不仅仅学会模拟辩论赛的辩论技巧,还能掌握生活论辩中的阐述技巧,能够准确的表情达意。

听完冯丽珺老师的讲解后,本教研室的老师对此进行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冯丽珺老师课件制作的典雅大气,课件中内容充实,重点突出,案例丰富,层次清晰,分析透彻,语言表达准确精练,课堂活动充分,对学生要求明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同时老师们认为,可进一步加强对课堂整体节奏的把控,适当地把握“讲、学、练”的课堂时间分配。

赵冰心老师讲解的课程是现代汉语课,讲课的内容是《语音的物理属性》。她采用了以讲授法为主,讨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以英汉语音对比和在现代汉语中的体现这两个方面为线索,对音高、音强、音长、音色这四个语音要素进行了详细地讲授。

讲解完毕后,教研室的老师们对赵冰心老师所讲的内容进行的点评和指导。老师们认为赵冰心老师的课件制作清新醒目,教学思路清晰,利用丰富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展现了独特新颖的教学方法,围绕语音的物理属性的讲解,列举了大量生活中大家喜闻乐见的例子,便于学生接受。同时老师们指出可适当增练习内容,进行有效互动,使教学环节更为完整。

段宁老师讲解的课程为写作基础课,讲课的内容为《表达方式训练:善用动词》。她采用了以实际训练为主的练习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中练,在练中学,最终达到熟练掌握精确动词、移借动词和转化动词使用方法的目的。

课后,各位老师也针对段宁老师此次课进行了讨论,大家认为段宁老师的课件制作古朴大方,条理清晰,结构完整,以案例导入,学生训练贯穿始终,构建了学生自主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老师们指出,应多注意细节地把握,可进一步优化练习的设计,使练习设计紧扣教学目标,更加凸显其目的性、阶梯性以及多样性。

王睿老师讲解的课程为现代汉语课,讲课的内容为《汉字结构》。她采用讲授法、案例法与练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详尽介绍了汉字结构的两个单位笔画和偏旁,使学生通过学好笔画和偏旁,达到避免书写错误,更好地了解字义、字音,区别形近字以及书写美观的目的。

课后,各位老师针对王睿老师此次课进行了讨论,大家认为王睿老师的课件制作精良,版面设计美观。创设谜语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件内容翔实,材料丰富,层次清晰。整体过程有导入,有讲练,有反馈,有总结,环节完整。同时老师们指出,可适当精简讲授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密集的知识教学,会淡化知识点的主次差异。

微课展评活动结束后,4位老师畅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冯丽珺老师:2018年第下学期人文学院组织了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讲课活动,本次讲课活动中我准备的内容是《辩论的阐述类型》。这节课我通过和同学们分析“金钱是不是万恶之源”这个辩题来引出不同的阐述类型。课堂上将同学们分为正方和反方两个阵营分别阐述己方观点,并对比国际大专辩论赛中选手的辩词,总结分析各方优缺点。在不断讨论和辩证中学会辩论阐述类型的技巧:“申辩—驳辩—答辩”。

同时,还采取案例分析法,分析了两个生活论辩的案例:“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还是“有志不在年高,无知空长百岁”;以及“越南自卫反击战”中武术教练海灯大师针对“主动攻打还是自卫反击”的辩护解答。让同学们不仅仅学会模拟辩论赛的辩论技巧,还能掌握生活论辩中的阐述技巧,能够准确的表情达意。

辩论章节的理论讲解一般为两个课时,这次需要选取十五分钟的内容确实难度较大,这章课程以教师导学、学生强化练习为主,要想展示一节完整的微课不但要有讲解还要有练习和总结点评,学生练习的时间不是很好把握。在魏臣波老师和杨贵雪老师的指导下,反复推演、揣摩、修正终于小有成效。这次教学活动我收获很多:课堂整体节奏的把控、教学内容的选取、课件技术水平的提升、更多的是要感谢领导、前辈、同头课老师们的付出与关爱,年轻的一代定不负众望,一路向前。

赵冰心老师:我这次讲课的题目是《语音的物理性质》,以英汉语音对比和在现代汉语中的体现这两个方面为线索,对音高、音强、音长、音色这四个语音要素进行了详细地讲授,以PPT为主要展示途径,采用以讲授法为主,讨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在青年教师公开课研讨会中,教研室的前辈们和同事们针对我的课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前辈们传授了很多教学经验,我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学无止境,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虚心向前辈教师们请教,不断提升学识,注重教育科研,争取将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段宁老师:这次的公开课教研讨论活动一共分成两个阶段。我先把讲稿拿给了担任写作同头课的张园园老师看,张老师非常热心,耐心的帮我找出了整个讲稿的问题。主要问题是不太适合本校的学生的学习现状。我的公开课本来选取了诗歌写作中的精选动词一节,可是对我们学生来说,诗歌的写作这一部分主要是以鉴赏为主。所以这也就说明我对教材的把握还是不够成熟的。在听取张老师意见的基础上,我把整个公开课的方向改成了:表达方式中的语言凝练部分——以动词善用为主。这提示我以后在备课中,一定要多问,多倾听学生的需求。

然后我又把我的公开课稿件和课件交给我们教研室的诸位前辈,向他们讨教,其中杨贵雪老师和顾素芝老师给我很多启发式的建议。首先课程的程序一定要有设计。不能只是简单的宣讲知识,而是通过不同的环节,启发式的让学生自己深入浅出的理解。其次课程设置一定要简洁,不要把所讲的内容铺的太大,而是应该选取一个小的点,讲活、讲透彻。还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让课程轻松活泼,容易理解,多举例子,少讲枯燥的理论。杨贵雪老师多次当评委的经验告诉我,要具备文科老师能让把理科生讲懂的本事,理科老师能把文科生讲懂的本事。这一点也让我受益匪浅。

在教研活动结束以后,我心情很是复杂,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和经验丰富的老师的差距。感觉到自己必须更加用心的思考教学的本质,才能彻底改变自己的教学思路。我已经入职两年半了,但是成长的远远不够,我一定要沉下心来,虚心求教,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谦卑的看待自己的工作,对教学事业心怀敬畏,相信自己在不久的将来,能成长成更为合格的教师。

王睿老师:准备这个《汉字结构》课件,或者说准备《汉字结构》这节课,我花费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有疲劳、有趣味,更有收获,感触颇多。

一、我对“教学相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准备教学的过程、教授学生的过程本就是一个自我发现、自我学习、自我升华的过程。通过这节课,不仅纠正了我对一些字形方面的书写错误,如,“冒”、“州”两字的写法,也让我对汉字有了更加崇敬的信念,从内心想丰富自己文字学方面的学问,甚至买了一本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准备闲暇时候学习。

二、我对“薪火相传”有了更深的敬畏。在整理课件的时候,我越准备越感觉资金不仅是在教授一节课,而是在做一名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仿佛有一种“薪火相传”的使命在里面。不仅如此,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我的同事们,尤其是翟老师等学科前辈,对我准备的这节课内容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指点,让我能够迅速找到这节课的切入点和重点,使我在这其中不仅感受到了一种同舟同济、和睦友好的同事关系,更是看到了人文学院代代的积累和沉淀。

在本次青年教师微课展评活动中,语文教育教研室的4位青年教师都能针对自己所教课程及学生特点,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课件制作精美,信息化手段运用得当,既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又展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引领作用,给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听课教师从时间分配、内容选取、教学重难点把握、课件制作以及课程得失等方面进行点评研讨。

本次微课展评活动对于提高广大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激励教师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增进教师间的学习和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条:人文学院开展青年教师微课课件展示活动(小学教育教研室) 下一条:我院督导组开展教案检查工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