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部 冯慧蕊
1、正确对待疫情,不传谣、不信谣,坚定信心,做好个人防护。
2、人际交往中,要具有同理心,学会换位思考。
3、同宿舍学生,共同商讨制定宿舍公约,严格遵守共同的生活制度,作息规律。
4、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可以通过口头、书信等方式进行倾诉,或跑步锻炼来转移注意力。
教育科学学院 卢铭哲
1、在学生中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意识到心理咨询的对象除了针对少数人的矫正性心理咨询外,主要是大多数正常人的发展性心理咨询,破除“有病才去心理咨询”的误解。
2、帮助学生树立求助意识,如果自己遭遇心理困扰,已影响正常生活且无法自行调节,就需要寻求他人(同学、父母、辅导员等)或专业人员(心理教师、心理医生)的帮助。
3、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心理知识,积极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阅读心理书籍读物、浏览心理专业网站、聆听心理讲座、观看心理电影、参与团体心理辅导、参加心理知识竞赛等,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完善人格。
4、当学生遭遇心理困扰时,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调节:
①帮助其设置一些积极、具体、可操作的目标,转移注意力,把注意力转移到具体活动中去。如认真看完3本书、每天运动1小时或跑步3公里等;
②指导其接纳不可控因素,控制可控因素,关注此时此地,注重当下;
③教授一些适合学生的放松方法,如肌肉放松、呼吸放松、想象放松、正念(冥想)、手指操等;
④适当进行负性情绪的宣泄,如跑步、听音乐、拳击、写心情日记、大声呐喊等。
能源与化学工程学院 王灿
1、个别咨询与辅导。通过日常的零碎小事上细心观察学生的动向,特别是放学在宿舍的状态等等。通过主题班会或者单独谈心谈话等了解学生动态并进行心理干预指导。
2、专业课公共课结合思政类课程和心理指导课程,需要专业的老师帮助。
3、通过多种手段、多种途径,例如:微信朋友圈、微博、各大公众号、抖音快手等平台传播正能量,通过这些方式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
4、营造具体事例激发学生情感,我认为很多形式空洞的教育引起不了学生的重视以及情感共鸣。可以在恰当的时机,有意制造一些辅导员与学生心理碰撞的经历,让学生感同身受,让她信任你,给她安全感,能更好的完成心理教育工作。
5、与学生做朋友,教学楼里是老师,宿舍楼里是姐姐。私下的心理教育更能让学生放下戒备感,与你坦诚相待。